天富-同样是官商、同样有后台,胡雪岩为何就都斗不过盛宣怀?
你的位置:天富 > 最新动态 > 同样是官商、同样有后台,胡雪岩为何就都斗不过盛宣怀?
同样是官商、同样有后台,胡雪岩为何就都斗不过盛宣怀?
发布日期:2024-06-24 15:44    点击次数:61

晚清时期要说商界名气最大的,恐怕只有胡雪岩和盛宣怀。胡雪岩素有“红顶商人”之称,鼎盛时身家高达两千多万两白银;盛宣怀则有“近代实业家、慈善家”的头衔,巅峰时期富可敌国。

了解晚清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光绪九年胡雪岩因屯购生丝引发了中外商战而导致家破人亡,而背后的操盘手正是盛宣怀。一代巨商的殒没,留给后人的只有昔日的传说。

那么同样是官商,胡雪岩为何就斗不过盛宣怀呢?大致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两人的出身决定了各自的命运

胡雪岩是徽州绩溪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13岁的时候为了生计只身前往杭州谋生,在店铺里当了很长时间的伙计,以出身论,胡雪岩属于四民中的“商”。

盛宣怀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祖父举人出身当过海宁知州,父亲盛康进士出身当过湖北盐法道、布政使。如果说胡雪岩是白手起家的奋斗男,那么盛宣怀就是典型的官二代。

从相关记载来看,盛宣怀的人生规划是科举入仕,但是他的天赋似乎并不高,在科举路上几经磨难,到头来终是过不了乡试那道关,只获得了一个生员的初级功名。

然而与胡雪岩比起来,盛宣怀的出身完全够用了。而且封建专制时代,士的身份远比商的身份尊贵许多,盛宣怀正因为有了生员的功名,才得以让他日后能够进入官场并迅速获得提拔。

对于朝廷来说,同样是商人,如果有功名的话就可以授予官职;而如果没有功名,那么只能通过捐纳或者恩赏的方式给予顶戴。但是后者所获得的头衔,都属于虚衔,只能在吏部注册,而不能参加铨选。

所以我们习惯将胡雪岩称为“红顶商人”,说到底他头上的那个从二品布政使顶戴不过是虚衔;而盛宣怀的邮传部大臣则是实打实的一品大员,两者的差距何至万里。

其二、背后的靠山不同

胡雪岩是在左宗棠的举荐下获得布政使衔和赏传黄马褂荣誉的,但胡雪岩的第一个伯乐却不是左宗棠,而是时任浙江巡抚的王有龄。

王有龄早年仕途不顺,胡雪岩曾违规放贷500两银子帮助他谋得实缺,后来王有龄出任杭州知府、浙江巡抚,为了回报胡雪岩将官府的钱粮交给他打理,正因为有了这个政治资源,胡雪岩才得以攫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王有龄在太平军攻陷杭州时殉国,不久朝廷以左宗棠为浙江巡抚一举收复杭州。胡雪岩因出色的办事能力得到左宗棠的信任和重用,在后来的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以及收复新疆的过程中,胡雪岩充分扮演了左宗棠“钱袋子”的角色,并在左宗棠的举荐下,获得了二品顶戴和赏穿黄马褂的至高荣誉。

盛宣怀的父亲盛康与李鸿章有过硬的交情,盛宣怀科举不第之后,入李鸿章幕府。可以说,盛宣怀之与李鸿章,有故交、师生之谊,感情基础要比胡雪岩之与左宗棠更深。

以当时的政治实力来说,左宗棠与李鸿章半斤八两,都是朝廷最倚重的封疆大吏。可是左宗棠担任闽浙总督的时间不长,很快就被调至陕甘担任总督。

陕甘地处西北与江浙有数千里之遥,而自从左宗棠调任陕甘之后,两江、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几乎都成为李鸿章的势力地盘。也就是说,李鸿章虽然是直隶总督,但却可以遥控江南各省的经济大权。

众所周知,李鸿章与左宗棠的政治立场是不同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政敌。由于政见不同,李鸿章就一直在背地搞小动作来挤兑左宗棠。

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左宗棠在朝野中的影响力不及李鸿章,当然大臣之间有矛盾,未必就会当面锣对面鼓的进行,这样就会有辱斯文吃相也太过难看。

最好的斗争方式就是掐断或打击对方的经济后援,很不幸胡雪岩这场政治斗争的炮灰,当然李鸿章不会亲自出阵,由盛宣怀出面迎战胡雪岩。

结局大家都是清楚的,盛宣怀因掌握电报行业,凭借先知先觉的优势,加上他与洋商的勾结,最终置胡雪岩于死地。

其三、胡雪岩自身也有问题

如果说左宗棠调任的是两江总督的话,那么胡雪岩不至于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毕竟两江是财富重地事关北洋的财源,李鸿章做事圆滑必然不会对胡雪岩赶尽杀绝。

陕甘就不同了,对于李鸿章来说没有什么利益上的纠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胡雪岩本人打铁不过硬,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筹集军饷的过程中,胡雪岩借着向各国银行借款的机会大发横财,使得朝廷背负了沉重的利息。

这一点就引起了朝野内外的不满,李鸿章背地发动御史加以弹劾,矛头直指左宗棠,指责他用人不当。

慈禧太后还下旨派出钦差大臣至陕甘查证,这让左宗棠十分被动。这个时候左宗棠要是铁了心死保胡雪岩,那么就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唯一的出路就是弃车保帅,眼睁睁看着胡雪岩成为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胡雪岩与盛宣怀的角逐,明面上是商场之战,实际上背后牵涉到的是政治利益,也是李鸿章与左宗棠的一次政治对决。说到底商人本事再大,只要本人没有实缺和强有力的靠山,就保不住万贯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