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4-10-14 13:39 点击次数:148
长征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创举,英勇的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突破了敌人的重兵围追堵截、征服了人类生存的极限,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无比艰难的过程并非只有男子参与,有30位女红军巾帼不让须眉,也踏上了这次征程,她们要克服的苦难比男子更多,像我们熟悉的贺子珍、康克清、邓颖超等人都在其中。
当时有一位名叫金维映的女红军,她也走完了全程,或许很多人对她并不熟悉,但她的人生也完全称得上传奇。
她一生两嫁,首任丈夫是邓小平,第二任丈夫是李维汉,都是党一直以来的领导人。就连她的儿子,后来也成了副国级!
金维映原名金爱卿,1904年出生于浙江舟山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她的父亲金荣贵是一家米店的小职员,全家人就靠着这份微薄的薪水生活。
可惜在金维映6岁时,父亲所在的米行倒闭,家里一下子就没了经济来源。为了生存,年幼的金维映便跟着母亲给人扎纸花、制锡箔挣钱。这个年纪就要开始为谋生发愁,相信大部分人的童年都比她幸福。
幸运的是,她父亲是个很勤奋的人,用了两年的时间重新振作了起来,并且父亲对金维映的学习很上心,变卖家具供她进入定海女校读书。
定海女校被称为是舟山革命的摇篮,金维映受到校长沈毅等人的影响进步得非常快,之后又考入宁波师范,一毕业就返回定海女校教书,企图通过教育救国。
1924年,金维映去上海大学访友,经人介绍认识了共产党员瞿秋白、项英、杨之华等人,这一帮爱国青年时常聚在一起商讨救国之道。
通过与他们的接触,金维映发现自己原先想靠教育救国的方法根本行不通,唯有经历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中国才能走上富强的道路。于是金维映开始苦读马列著作,思想上迎来了蜕变,1926年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为了革命,金维映放弃了教员这一稳定的工作,她辗转上海、舟山、岱山等地,积极领导工人、农民、盐民进行革命运动。
哪怕是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金维映依然在敌后组织、发动群众。她飒爽的英姿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此当时很多人称她为“定海女将”。
1931年4月,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幸得有打入中统内部的钱壮飞提前通报消息,上海中央机关逃过一劫。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始终是不安全了,党的大批骨干被迫撤离。
1931年7月,时任上海工会行动委员会负责人的金维映与原红七军政委邓小平结伴去往苏区,一路上他们无话不谈,渐渐地就产生了感情。当时金维映未婚,邓小平首任妻子张锡媛也已去世两年,所以到达苏区不久,两人便结为了夫妻。
只不过他们二人的工作都比较忙,邓小平担任了瑞金县委书记,金维映也非常出色地成为了于都县委书记,她与李坚真二人是中央苏区仅有的两名女县委书记。
都担任着要职,见面的时间自然也就不多。
金维映可不是花瓶,她不但能将县内的妇女、扩红工作做好,上了战场同样表现出众!第四次反“围剿”最激烈之时,金维映率领了一个新编的独立团上了前线,当时警卫员劝她去后方指挥。
结果金维映直接拒绝了,她说:你们都别再多说了,如今情况这么严峻,我不打前阵谁打前阵!有她做榜样,其他战士也非常拼命,最终成功打退了敌人。
工作上很顺利,感情上金维映却有些失意了,当时组织上有人向她施压,逼迫她与邓小平离婚。经过一番痛苦的纠结后,金维映只能服从组织的安排。
那么,组织上为何要做出这样的事呢?
说起来主要还是思想上有分歧,博古等人到达了中央苏区后就开始逐步“夺权”,他们没有经历过根据地那一段从零到有的艰苦过程,所以并不清楚实际形势,脑子里都是走正规作战路线。
邓小平则是认为革命想成功必须要着重发展农村,他在广西领导的百色起义就参照了毛主席秋收起义的经验,因此他与博古等人的想法就不一样。当时坚持“农村路线”的毛主席遭到了打压,邓小平也不例外,所以组织才会让从上海来的金维映与邓小平离婚。
此后的金维映对革命还是保持了极大的热情,1933年冬她担任了中央组织部组织科长兼任中央苏区扩红突击队总队长,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3个月的任务,为红军输送了3200名军人、筹集7万担粮食。
这样的能力让很多人都非常惊讶,毛主席当时虽然被博古等人排斥,但听说了这个消息后还是由衷地称赞她是“全苏区扩大红军突击运动第一优胜者”。
在组织部工作期间,金维映与上级组织部部长李维汉的接触频繁,慢慢地就互生了好感,长征之前两人于瑞金结婚。
在后来的二万五千里征程中,随行的红军女战士被编入了一个队伍,负责人就是邓颖超与金维映。她们这一路上并没有得到特殊的照顾,别人怎么苦,她们也就怎么苦。
当时红军的转移非常迅速,如果有人跟不上队伍就会被留在当地老乡家寄养,组织会留下八块银元作为寄养费。这些女战士们都很有毅力,她们咬紧牙关互相鼓励:不掉队,不带花,不要这八块钱。
有这股信念在,她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出发时的32人,最终有30人成功抵达了陕北(数据来自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
1936年9月,金维映将要生产,但此时的延安条件简陋,一时间都找不到医护人员,于是贺子珍、刘英、李坚贞等人成了临时的“护士”,帮助金维映生下了儿子李铁映。
之后的金维映一直在重要的岗位上付出,她先后在组织部、抗大、陕北公学工作,培养了很多革命青年,只是她在长征之时就落下了病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更是让她的身体变得很差。
恰好在这时,中央决定安排一批同志去苏联边治疗边深造,金维映也被选中了。1938年春,她依依不舍地与丈夫李维汉以及未满两岁的儿子告别,谁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是永别。
到达莫斯科后,金维映进入了东方大学研习政治、哲学,她的心里是很渴望回家的,然而由于多年的沉疴难愈,组织见她身体未康复就没有批准。
1941年,德国向苏联发起了强大的攻势,由于苏联的准备不足,德军迅速突破,很快就打到了莫斯科左近并开始对苏联首都进行轰炸。
那些炮弹无差别地落在了莫斯科市区内,很多无辜的居民因此丧生,金维映就是在一次德军的轰炸之后没有了消息。我党为了弄清楚金维映的动向,多次与苏联交涉,可惜的是一直没得到确切的结果。
由于找不到任何踪迹,中共也只能判定她牺牲在了德军的炮火之中,这一年的金维映才37岁。
说起来与她最亲近的几个人都是大人物,首任丈夫邓小平是新中国第二代核心领导人,第二任丈夫李维汉担任过新中国的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儿子李铁映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本来她也能在历史上留下更重的笔墨,可惜啊。